`
sabolasi
  • 浏览: 910165 次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海底捞记忆

 
阅读更多

海底捞是个吃火锅的地方,但是我却没有想起海底捞的火锅到底有多大的好吃法,天南海北吃火锅,不管是东来顺,还是小肥羊,还是孔亮火锅,或是着海底捞,都没怎么觉得好吃在哪里。但唯独海底捞的一些其他事情让我记忆非常深刻。每逢朋友说起海底捞我都推荐。让一个人推荐,而不是中立沉默或者反对,是一件很难的事。

说说记忆中的几件深刻事:

1、再送一份

有一年春节期间,带全家7口人去吃海底捞。大家都吃的其他菜品差不多了,再点一份面条,北方人爱吃面嘛。小伙在面前飞舞,面条一根不断拉的很长,表演的很精彩。全家拍掌叫好。

奇异事件发生,小伙又送了我们一份面条,而且申明这是免费赠送不收钱。要知道,这并非是海底捞这段时间的优惠活动,而是小伙自己免费赠送了我们一份。

我们没有主动要求再送一份,但小伙显然看见我们是7个人就一份面条。

小伙是否请示了他的主管或领班,不得而知。显然这不是客户主动要求。

在中国其他饭店,如果客户不主动要求,而且在没有店内优惠活动的情况下,是不可能免费赠送的。但海底捞赠送了,而且是小伙自己作主,而且海底捞也同意了。这就是海底捞。想来一般的老板不敢这么干,否则内贼就能把饭店吃塌。但海底捞是怎么保证不出现这种情况呢?招聘严格?培训严格?我总觉得信任可以倡导,但持续运营,尤其全国各地开店,要保证还需要制度。但这是什么制度保证呢?

2、等座位吃小吃

海底捞火到必须等座位。海底捞等座位给免费小吃,吃完了还继续给,不像其他饭店小吃都要钱,或者吃完了就不给了。

我有一次去了,等的时间太长了,吃了好多小吃了,还轮不到。孩子都不耐烦嚷着要走,于是走了。白吃了人家一顿小吃和水果。小孩已经吃的饱了。

这就是海底捞。每每大家聊天谈起海底捞,我总说起这个事情。海底捞的火锅确实比一般火锅要贵,小吃免费,秘诀也在这里。但口碑赚下了。

3、泊车

吃饭最怕泊车,尤其像我这样技术不好的,想找个位置停进去非常费时间,还怕刮蹭了别人的车。

海底捞专门有泊车人。技术非常好。这并不算什么。奇的就是我们没有座位号,他却能在楼上找到我,亲自把钥匙送到手边。很奇怪他是怎么快速找到我的?

在吃完后,他还帮我开出来,让我们在门厅等候,吃点清凉糖,看看修指甲。

4、水果小吃随便拿

小孩和女人是最喜欢在海底捞拿这些免费吃的。一盘盘的往回端,觉得这样才吃的值。样很多,随便吃,随便拿。

目前其他火锅店的绿豆粥和酸梅汤也是随便喝了。这是吃辣火锅最好的饮品。过去收费,现在免费。

5、免费修指甲、擦鞋,给橡皮筋、眼镜布、手机套

看过海底捞的免费修指甲、擦鞋这种现场服务,但自己从未亲自体验过。我看其他火锅现在也提供这种服务了。

给橡皮筋、眼镜布、手机套,目前这招在其他火锅店也成为标配了。但海底捞是第一家。海底捞还会发现其他的更细节的服务,还会走出第一个,其他火锅店仍然是跟随模仿。所以无需担心别人模仿,因为大家都会不断记得你是第一个。这点给我们做其他企业的也很有思考作用。

海底捞靠什么赢?难道就是小吃、泊车、橡皮筋、眼镜布、手机套?难道是自主再送一份(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,企业一大了往往人就多种心思多种想法了)?

听说海底捞的利润是低于火锅业的平均利润的。如果你的企业也是低于你本行业的平均利润,你干不干?

听说海底捞的扩张速度很慢,如果你的企业也如此,你干不干?

大多时候不是海底捞学不会,而是你不想学。赚惯了快钱大钱的老板,不屑于精细管理、低利润发展、低速发展。

你是为了赚更多更大的钱,还是为了什么?海底捞的老板又是为了什么?雷锋?个案?

我曾经写《再谈重建晋商精神》的时候写过这么一段让众人讥讽为白日做梦的话(这很奇怪吗?):

我不想去行贿,我不想去跑税务、工商、公安、法院、检察院、反贪局、审计局,我不想去声色场所陪酒送礼吃饭洗澡卡拉OK。

我不想去暴利。因为社会就是一碗水,你赚取了超乎社会平均利润的钱,说明你已经进入了非正常的状态。任何非正常的事情都不会长久。快速的辉煌,快速的陨落,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的这样的企业案例。我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,我也喜欢平平淡淡的企业。能长久的企业,一定是你觉得它什么都没什么特点,但什么都包容。就如同我们希望听到百岁老人讲一些长寿秘诀,听到的却是最基础的衣食住行知识。可能我们走的离常规太远,反而夭折。

我希望自己的股份和年薪能控制在一个合乎社会平均常理的范围,不要超过。如果超的离谱,说明自己掌握的金钱和权力太多了。人离钱太近或太远,都会让人失去心理平衡进入癫狂状态。我们经常嘲笑的人,嘲笑在股市里还见好不收最后套牢的人,嘲笑《大败局》里的那些人怎么那么傻,那么明眼的道理都看不透。是啊,进入癫狂状态,非正常状态也被看作是正常,人在套中,不会明白的。

我希望第一代创业者在创业7年后开始集体准备下一代的接班,因为一个企业如果7年了还没有形成明晰的盈利模式和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,说明这个企业肯定有着“根”的问题。7年,恰恰是产品、品牌、客户、企业都成熟进入规模效应的时候。所以这个时候开始第二代接班人比较合适。在用人、识人、锻炼人,扶上马,送一程之后,10年也就到了,第一代领导人必须退出企业,股份与权力双重交接,放手让第二代领导班子利用自己的现有资源开始他们这一代的创业,只有这样才能凤凰重生。不要怕第二代领导人会把第一代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操盘失误。因为这已经与第一代无关了,企业已经不是某某和某某的企业了,企业是所有员工赖以生存的一个工具,而非某某管理者实现他自己的商业梦想的一个工具,我们只是希望这个企业永续下去,成为很多人赖以生存和幸福生活的一个工具和场所,这就是我们的心愿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